時不時我家就會出現一些小花小草農作物
茉莉花 紫薇 草莓 蜜柚 地瓜葉 紅鳳菜 洛神花 茄子 蕃茄 依季節輪替
通通來自朵爸朵媽天天細心灌溉栽種的花園和菜園裡
就連我幾乎很少上去的頂樓天台已變成蓮花生態園區
原計劃休假兩天要在家當想小便才移動的樹獺
才剛吃完不打算吃午餐的大分量早餐以慢速爬去樹上時...
朵媽端出一盆她剛採收尚青ㄟ青蔥
這時立刻抽出樹獺魂換寶春魂上身XD
我提說要做蔥花麵包朵爸第一個Say oh~yes
oh表示有多期待鹹食無感甜食
蔥花麵包給我的印象就是傳統麵包店裡數量最多媲美肉鬆美乃滋麵包跟菠蘿麵包
上頭蔥花油亮可能還摻一點玉米粒或鮪魚
麵包刷的油亮連裝的塑膠袋也都油亮亮
而我絕不會伸手去夾蔥花麵包
幼時從舞蹈社上完課朵媽載我返家
總會在途中一家麵包店停下讓我拿幾枚銅板去買麵包
當然我買的200%是甜麵包(女孩嘛XD)而且每次都同一個麵包
米其林身形的長條白麵包,夾著甜奶油餡,上頭灑滿糖粉,我都叫它毛毛蟲麵包
長大後知道了它本名叫奶露麵包,也知道了卡路里這黑暗壞東西後就沒再吃過了
這段單純只關心食物好吃不好吃的童年,想起來還挺羨慕的(掐肉)
從沒做過蔥花麵包的我參考了Carol老師的食譜
《原味:Carol 100道無添加純天然手感麵包》中的湯種全麥小餐包
(分量跟做法有稍稍調整)
湯種
1. 鍋中放入高粉20g+水90g(我用粉50g水+250g,每次取100g用)
2. 中小火加熱,邊煮邊攪拌煮至濃稠像麻糬狀,熄火
3. 倒入碗中,表面覆蓋保鮮膜避免乾燥結皮,放涼備用。用完放冰箱冷藏,三天內用完
主麵團
1. 高粉250g+全麥粉50g+糖30g+鹽1/4t+酵母1/2t+橄欖油30g+湯種100g,通通放入攪拌盆裡
2. 加入水100g用攪拌棒混合成糰,移至桌面搓揉(像洗衣服般搓麵糰),使之出筋有延展性
3. 這次以雙手(手影遊戲模仿小鳥的手姿)揉滾麵糰的方式代替摔打
結果蠻輕鬆的,大約15分鐘就有很漂亮的薄膜
4. 麵團滾圓放入剛剛的攪拌盆(抹點橄欖油),蓋上保鮮膜放溫暖處發酵60分鐘至兩倍大
拍完照我就把麵糰放入烤箱裡,馬克杯裝熱水放在烤箱底層。夏天放室溫就可以了
(這是隔日再做一次拍的)
5. 手掌拍出麵糰裡的空氣,移至桌面,秤重分割成8-10個,滾圓放入烤盤上
6. 蓋上濕布休息15分鐘,用小刀劃開麵糰/用剪刀剪十字
7. 再放入烤箱中發酵約40分鐘
第一次發酵那杯熱水已變溫水就喝掉補充水分囉,再裝熱水放入烤箱
8. 發酵期間準備蔥料,切蔥花+黑胡椒+鹽+香油+帕馬森起司粉+蛋1顆
隨興調味但不過多,尚青ㄟ青蔥就是美味
9. 發酵完拿出烤盤,烤箱預熱170°C
10. 放上蔥料送入烤箱中170°C烤20分鐘至金黃色
Voilà~!! 看起來很可口吧~!!
吃完晚餐再撐阿公阿嬤大伯二伯還是塞了好多麵包入肚好捧場
飯後的泡茶凱槓時間有蔥花麵包亂入好像也蠻搭的
家人們都超愛這鬆軟越嚼越香的麵包口感 有揉出薄膜果然不一樣
只是對於蔥的口感感到不太滿意
蔥花放麵包頂部烤完有些燒焦,蔥的水分也跟著烤乾了
【檢討】蔥花蛋液不夠多、烤盤應該放低層去烤。
不過第一次做蔥花麵包有這成果已經讓我很滿足了 :)
第二天決定再試一次
配方完全一樣,只是把蔥花改成包在裡面
這樣蔥花就可以保有水潤感
前面的第6步驟改為(如圖)把麵團桿開,下方用指頭搓開麵糰,使之粗糙增加黏合性
*這招是上禮拜當樹獺時看英國BBC廚藝節目學到的 偶爾當樹獺其實是必要的XD
蔥料放中間,盡量瀝乾湯汁不然會不好黏合
最後發酵完噴點水灑上白芝麻,進爐烘烤
20分鐘後就有金黃大餃子可以吃了!!
【反省】有一個沒有把收口捏緊且朝下
《 掌 握 》
總是神來一手點子無限的製陶大師:朵爸
總是懂得欣賞大師的作品且愛為作品取名者:朵爸的掌上明珠 為何我在笑
開放式 vs 密閉式
你喜歡哪一個呢?
-----FB-------------------------------------------------------------------------------------
【綠手指母女檔】朵媽種蔥,我做麵包。
這兩天休假全窩在食驗室裡研究開放式與密閉式的優劣差異
兩者皆經過純手工揉麵、三次發酵、調餡、整型、烤焙
深入探討研究後得到了結論.......
朵媽在頂樓種蔥→開放式
我在廚房做麵包→密閉式
此驗證明多吃蔥真的會聰明喔XD
------------------------------------------------------------------------------------------
分享於Facebook的受歡迎蔥花麵包
得到好多想吃的留言
也許我可以跟朵媽簽長期合約
合作案就叫【種瓜得瓜麵包,種豆得豆麵包】好了
然後再跟掌上明珠的父親下單訂製各種麵包專屬的陶盤~趴匪!!((簽字